东山生活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,汇集美食文化、房产家居、热点新闻、投资理财、综艺娱乐、教育科研、等多方面权威信息
2023-03-26 02:52:01
要说今年什么汽车品牌的销量最火,比亚迪必定会榜上有名,的确,依靠提前发力,虽然前几年燃油车完全卖不动,当然混动也不太好卖,但当市场的风口转向新能源之后,比亚迪就像搁浅的鱼回到水里,有多少卖多少、排队等车已经成为常态,不得不说也是国产品牌的骄傲。问题来了,除了排队等待比亚迪,就真的没有其他选择了?对于这个问题,这款“黑马”第一个说不,长5米,续航620km可换电,12万起还是豪华品牌,比亚迪也拿它没辙!
相信大部分网友看到上面的参数,都会非常惊讶这车价格竟然只要12万起,别说电动车了,就是汽油车如果车长超过5米,那也是妥妥的20万以上级别。而当下市场上12万级别的纯电动车,也就长安逸动(参数丨图片)等传统紧凑型轿车的电动版,卖得还不错的比亚迪秦PLUSEV的起步价也要13.88万,而这款车不仅价格更便宜、尺寸更大,而且还是豪华品牌,它就在来自红旗的黑马E-QM5。那么问题来了,红旗的新能源到底值得不值得入手呢?
先来看看新车的整体感觉,不得不说红旗的外观设计还是非常有辨识度的,特别是车头上方的长条红色车标。前脸部分,红旗E-QM5并没有采用家族风格,而是运用更接近概念车的分体式大灯和艺术曲线的灯带,辨识度非常高。高山流水理念的封闭式进气格栅同样有着镀铬饰条装饰,所以整个车头不乏新鲜感和豪华感。
侧面部分,尺寸达到惊人的5040mm/1910mm/1569mm(长宽高),轴距更是达到2990mm,属于标准的中大型轿车尺寸,与奥迪A6L、丰田皇冠等不相上下,巨大的尺寸在舒展的腰线和紧凑的C柱装饰下,反而没有给人臃肿的感觉,看上去依旧灵活,只不过后门的长度还是暴露出了它那不输行政级轿车的轴距表现。至于尾部的双L型尾灯,简洁之余也让它不至于与其他贯穿式尾灯车型过于雷同油腻,给人感觉很清爽舒适。
不过,想必很多网友都非常关注红旗E-QM5的动力总成,新车综合续航里程为431km,电动机最大功率为140kW,充电版车型快充20%-80%约30分钟,换电版车型换电操作时间还不到1.5分钟,速度甚至快过以此出名的蔚来,换电站数量也在大范围铺开。并且在安全配置上,新车还配备了前方碰撞预警和自动紧急刹车系统,加上前后独立悬架,红旗E-QM5的驾乘感受虽然达不到BBA的中大型轿车,但完全可以与20万级的合资中型轿车相比,结合其价格来说,还是物有所值的。
值得一提的是,此前我们也以为红旗在新能源方面的技术储备太少,结果红旗的三电安全反而走在了行业前面,前不久举行了一场“电动车水中托底”的挑战试验,相比传统的针刺等实验,这对于电池“防水”和“防短路”提出了新的要求。比如在夏季多发的暴雨洪涝路面,新能源电车底部的电池一旦托底,很容易到底电池组短路、漏电,而红旗用行业首次的成功挑战,说明了E-QM5在电池安全方面完全不输比亚迪。
能够轻松通过挑战试验,归根结底还是红旗在电池安全方面的种种措施起到了有效保护。比如红旗E-QM5使用的动力电池,从电芯到系统都有着多重安全防护设计,这可以实现动力电池系统无热扩散保护,也就是说即便发生了突然释放大量热量,也能将其尽量收缩在一个可控范围内,避免局面迅速失控。在电芯方面,红旗E-QM5采用了与比亚迪刀片电池相同的磷酸铁锂电芯,相比三元锂电池在热失控方面的安全性要高不少,大家通过两种电池的针刺实验就能发现。当然这不是说三元锂电池就不行,相反,三元锂电池在高端高性能车型上面依旧是首选,但如果更偏重安全的家用车,磷酸铁锂的性能已经足够,稳定性还更好。
另外在电池包结构上,红旗也采用了行业主流的CTP结构电池,确保实现自内向外的高压绝缘防护。并且,红旗在其他品牌采用的CTP结构基础上,使用了更加坚固的丰字形结构下箱体,这带来了两个好处,一是箱体内部有多根横梁进行结构加强,配上底部的高强度钢板,可以起到足够的防护。另一方面就是对于冷却系统的改进,可以做到集成液冷,并且冷却液泄露风险更小,所以在实验中,虽然发生了磕碰,但显然没有造成冷却液泄露或者电池短路,安全性能还是值得放心的。
当然,可能有些网友此刻正在说红旗E-QM5就是那个商务出行市场的用车吗?恰好正是基于这个定制,所以红旗E-QM5的后排空间堪称同级无对手,整个后排的乘坐空间和坐姿感受,完全可以与中大型行政轿车相比,加上更加简洁的中控台,如果对于空间有需求的用户,红旗E-QM5在同级几乎没有一个能打的对手。
整体而言,红旗E-QM5的差异化思路,让消费者们在10万出头的电动车市场也能享受到传统50万级别行政级豪华车的后排乘坐感受,而在电动车最重要的安全方面也下足了功夫,其他方面如外观、配置、动力也可以与同价位对手叫板,加上红旗品牌在国内的影响力,不得不说还是非常适合家用消费者的。那么如果是你选车,你是更看重大屏、芯片等智能化配置呢,还是更在意电池安全、乘坐空间等刚性需求呢?